关于Go语言调度器实现细节的补充分析
在之前的一篇博文中,简单的介绍了一下Go调度器的原理。而进行了一番深入分析后,发现Go的调度器代码中存在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,不仔细体会可能很难发觉作者的匠心。原本打算再写一篇文章系统的分析一下这些细节,但无意中发现了另一位爱好Go的朋友已经做类似的工作,并且结构非常清晰,内容也较准确(链接在这里),为了避免造成雷同就放弃了之前的计划,转而罗列一些个人认为的Go语言中比较有意思的点,分别展开介绍一下。文章结构随性,如果感觉缺少联系,请参考其他资料。
Goroutine 状态的演变
在讲解操作系统进程调度的部分时,几乎所有的书籍都会先列出一张进程的状态迁移图,通过状态图,能很清晰的把进程调度的每个环节串联起来,方便理解。
Go运行时的调度器其实可以看成OS调度器的某种简化版本,一个goroutine在其生命周期之中,同样包含了各种状态的变换。弄清了这些状态及状态间切换的原理,对搞清整个Go调度器会非常有帮助。
好了,以下是我总结的一张goroutine的状态迁移图,圆形框表示状态,箭头及文字信息表示切换的方向和条件:
下面来简单分析一下, 其中状态 Gidle
在Go调度器代码中并没有被真正被使用到,所以直接忽略。事实上,一旦runtime新建了一个goroutine结构,就会将其状态置为Grunnable
并加入到任务队列中,因此我们以该状态作为起点进行介绍:
Grunnable
: Go 语言中,包括用户入口函数main·main
的执行goroutine在内的所有任务,都是通过runtime·newproc
/runtime·newproc1
这两个函数创建的,前者其实就是对后者的一层封装,提供可变参数支持,Go语言的go
关键字最终会被编译器映射为对runtime·newproc
的调用。当runtime·newproc1
完成了资源的分配及初始化后,新任务的状态会被置为Grunnable
,然后被添加到当前P
的私有任务队列中,等待调度执行。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,还有几条通向
Grunnable
的路径:当某个阻塞任务(状态为Gwaiting
)的等待条件满足而被唤醒时——如一个任务G#1向某个channel写入数据将唤醒之前等待读取该channel数据的任务G#2——G#1通过调用runtime·ready
将G#2状态重新置为Grunnable
并添加到任务队列中。关于任务阻塞,稍后还很详细介绍。另外的路径是从Grunning
和Gsyscall
状态变换到Grunnable
,我们也都合并到后面介绍。总之,处于
Grunnable
的任务一定在某个任务队列中,随时等待被调度执行。Grunning
: 所有状态为Grunnable
的任务都可能通过findrunnable
函数被调度器(P&M)获取,进而通过execute
函数将其状态切换到Grunning
, 最后调用runtime·gogo
加载其上下文并执行。前面讲过Go本质采用一种协作式调度方案,一个正在运行的任务,需要通过调用
yield
的方式显式让出处理器;在Go1.2之后,运行时也开始支持一定程度的任务抢占——当系统线程sysmon
发现某个任务执行时间过长或者runtime判断需要进行垃圾收集时,会将任务置为”可被抢占“的,当该任务下一次函数调用时,就会让出处理器并重新切会到Grunnable
状态。关于Go1.2中抢占机制的实现细节,后面又机会再做介绍。Gsyscall
: 这个状态其实在介绍调度器那篇文章中就已经提及了——Go运行时为了保证高的并发性能,当会在任务执行OS系统调用前,先调用runtime·entersyscall
函数将自己的状态置为Gsyscall
——如果系统调用是阻塞式的或者执行过久,则将当前M
与P
分离——当系统调用返回后,执行线程调用runtime·exitsyscall
尝试重新获取P
,如果成功且当前任务没有被抢占,则将状态切回Grunning
并继续执行;否则将状态置为Grunnable
,等待再次被调度执行。Gwaiting
: 当一个任务需要的资源或运行条件不能被满足时,需要调用runtime·park
函数进入该状态,之后除非等待条件满足,否则任务将一直处于等待状态不能执行。除了之前举过的channel的例子外,Go语言的定时器、网络IO操作都可能引起任务的阻塞。runtime·park
函数包含3个参数,第一个是解锁函数指针,第二个是一个Lock指针,最后是一个字符串用以描述阻塞的原因。很明显,前两个参数是配对的结构——由于任务阻塞前可能获得了某些Lock,这些Lock必须在任务状态保存完成后才能释放,以避免数据竞争。我们知道channel必须通过Lock确保互斥访问,一个阻塞的任务G#1需要将自己放到channel的等待队列中,如果在完成上下文保存前就释放了Lock,则可能导致G#2将未知状态的G#1置为
Grunnable
,因此释放Lock必须在runtime·park
内完成。由于阻塞时任务持有的Lock类型不尽相同——如Select操作的锁实际上是一组Lock的集合——因此需要特别指出Unlock的具体方式。
最后一个参数主要是在gdb调试的时候方便发现任务阻塞的原因。
顺便说一下,当所有的任务都处于
Gwaiting
状态时,也就表示当前程序进入了死锁态,不可能继续执行了,那么runtime会检测到这种情况,并输出所有Gwaiting
任务的backtrace信息。Gdead
: 最后,当一个任务执行结束后,会调用runtime·goexit
结束自己的生命——将状态置为Gdead
,并将结构体链到一个属于当前P
的空闲G
链表中,以备后续使用。Go语言的并发模型基本上遵照了CSP模型,goroutine间完全靠channel通信,没有像Unix进程的
wait
或waitpid
的等待机制,也没有类似“POSIX Thread”中的pthread_join
的汇合机制,更没有像kill
或signal
这类的中断机制。每个goroutine结束后就自行退出销毁,不留一丝痕迹。
深入任务切换 —— m->g0和runtime·mcall的妙用
通过上面的分析,相信大家已经基本理清了goroutine执行的线索。
现在让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状态切换的过程,首先,以Grunning
状态为中心来看,把状态切换先粗略的分为两大类——
- 由
Grunning
变为其他状态,即goroutine退出(“用户态”)执行; - 由其他状态变为
Grunning
状态,即被调度执行
第一类是由当前活跃的goroutine主动调用runtime相关函数完成的,是主动的;而第二类则是由runtime或其他goroutine完成的,是被动的。
对于第一类,其实还可以细分 —— 到Gsyscall
的情况我们以后讨论,先来看其他几种情况,分别是:
- 调用
runtime·sched
主动让出处理器,其实就对应于Go语言的yield
关键字,状态切换到Grunnable
- 调用
runtime.park
阻塞,状态切换到Gwaiting
- 调用
runtime·goexit
结束,状态切换到Gdead
看一下这几个函数的实现,发现它们不过是一层封装,以runtime·park
为例,最终会调用runtime·mcall(park0)
完成真正的任务,代码如下:
|
其他几个也类似,分别调用了runtime·mcall(sched0)
和runtime·mcall(goexit0)
。
先来看看这个runtime·mcall
函数的功能。它具体定义在src/pkg/runtime/asm_[arm|amd64|386].s
中,是用汇编语言实现的。以下是截取该文件中对mcall
函数的注释:
|
这段注释意思简明清楚 —— runtime.mcall
函数接受一个以G*
为参数的函数指针fn
,执行时会先将当前任务g
的上下文保存到g->sched
结构中,然后切换到m->g0
的栈空间,再调用fn
,参数就是当前任务指针g
。对runtime.mcall
函数的调用是不会返回的,除非调用gogo(&g->sched)
。
也就是说,在执行runtime.mcall(park0)
之后,会进入park0(g)
继续执行。我们再看看park0
的实现代码:
|
这个函数的功能也很简单:
- 将
gp
状态切换到Gwaitng
- 将
gp
和m
分离 - 释放在用户态时持有的锁(如果有的话)
- 最后,如果
m
与gp
是强制绑定的,那么m
线程会等待gp
状态变为Grunnable
后再将其调度执行;否则直接调用schedule
重新选择可执行的任务
其他几个函数实现也是类似的结构,只需将步骤3替换成对应的操作 —— 对于sched0
就是将gp
加到全局任务队列里;对于goexit0
就是释放、回收gp
的资源。
到这里,我们似乎搞清了前因后果,但好像还有什么地方有点模糊 —— 对了,所有这些xxxx0
函数为什么都要先切换到m->g0
的栈上执行呢?为什么不可以直接在当前g
的栈上执行?那样不是省去了若干次上下文保存、恢复的麻烦吗?
要搞清这个问题,先要看看m->g0
这个结构。我们之前说过,Go中的M
对应OS线程,每个M
分配时会首先创建一个g0
任务,并分配大约8KB大小的栈空间。在线程创建时刻 —— 比如在Linux中,通过clone
系统调用 —— 会将g0
的栈绑定给对应的OS线程。
前面讲了,每个用户goroutine创建后,都会分配独立的栈(初始大小稍小一些,因为Go的栈是动态可扩展的),执行用户任务就会切换到用户任务的栈上。这样,g0
的栈空间实际上就是独立于任何用户任务的,因此可以执行一些不适合在用户栈上执行的程序。这个有点类似OS中用户栈和内核栈的关系。
以sched0
为例说明为什么执行goroutine的切换不能在当前g
的栈上完成。
假设我们这么做,那么首先要保存g
的上下文状态到g->sched
结构体中,然后从任务队列中选择另一个状态为Grunnable
的任务g1
,在将上下文切换到g1
之前,我们需要先将g
放回任务队列中,以便它未来还能被调度执行,然后M#1切换到g1
—— 注意,问题来了!由于Go的runtime是多线程的,因此可能同时存在多个执行线程,一旦g
进入队列,那么它完全可能被另一个线程M#2调度执行。这时,M#1和M#2实际上都运行在g
的栈上(goroutine切换不是“原子操作”!),就可能出现数据竞争从而导致错误!
而利用m->g0
的栈进行sched0
这样的操作,由于不同的线程有各自独立的g0
及栈空间,因而不会发生数据竞争问题。
runtime·mcall 的另一个用途
除了进行goroutine切换外,runtime·mcall
还有一个功能,就是可以委托处理栈空间分配。具体来说,当一个任务通过go
关键字新建任务时 —— 我们知道该操作最终会映射到runtime·newproc1
函数 —— 那么就会涉及调用runtime·mstackalloc
对新建任务分配栈空间的操作。
Go 1.2 的用户任务采用了“分段式栈”的实现方案,其栈空间是根据需要动态扩展的,每个函数调用点都会判断当前栈空间是否满足需要,如果不够就要追加分配。要确保调用runtime·mstackalloc
时不会再出现栈分配的情形,就不能直接在用户空间上运行该函数。现在,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利用runtime·mcall
切换到g0
上执行栈分配!因为g0
的初始栈空间比较大,可以认为能够满足调用需要。
与之前xxxx0
函数情况略有不同,在分配完栈空间后,我们希望马上切换会刚才的g
,而不是触发新的调度,因此,必须直接调用runtime·gogo(&g->sched)
返回——这点在runtime·mcall
的注释中也说得很明白。
待续…
今天初步把Go语言任务状态变化串讲了一下,更重要的是把m->g0
和runtime·mcall
这两个结构分析了一下。本来还想继续介绍一下有关Gsyscall
状态的一些细节,不过看看时间已经接近凌晨2点了,再不休息估计明天上班会很辛苦。所以就把这个话题,连同之前讲channel时没有深入分析的“定时器”机制一起放在后面完成。
限于个人水平,本文内容不免谬误之处,欢迎大家致信我的邮箱amalcaowei@gmail.com或在讨论版留言!